歐洲時報本篇文章9457字,讀完約24分鐘

      11月12日上午,2022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胡元勇攝
      12日上午,2022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致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家軍宣布開幕。
      丁仲禮在致辭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為新征程上推進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廣大留學人員作為人才生力軍,理應走在前面,作出表率。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在這片創新創業創造的熱土上,歐美同學會持續搭建了一系列留學人才工作的載體平臺。我們將持續引導廣大留學人員進一步走進浙江、了解浙江、貢獻浙江,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支點匯集歐美同學會和留學人員的智慧力量。浙江省留學人員要學習好、宣傳好浙江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實施的“八八戰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輝煌歷程,作為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生動案例,作為講好中國人民故事的經典案例,作為講好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故事的精彩案例,通過浙江這個重要的窗口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相信廣大留學人員一定能在浙江搶抓更多機遇,成就遠大夢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留下踏實精彩的奮斗足跡。
      劉捷致辭,王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中心、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授牌,陳奕君、高興夫、李火林、馬衛光、任少波出席開幕式,劉忻主持。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學講席教授薩萬作為嘉賓代表發言。
      開幕式現場發布了《杭州市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實施方案(2022—2026)》《杭州國際人才吸引力報告》及“杭州人才科創數智平臺”。
      本屆大會以“開放、合作、創新、創業”為主題,將舉辦中國留學生論壇、“揭榜掛帥·全球引才”科洽會、“創客天下”大賽總決賽、鄉村人才振興促進共富大會等30余場系列活動。
      據悉,大會由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歐美同學會主辦,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承辦。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樂平 劉?。?/span>


人才濟濟,碩果累累!“十年碩果·杭向未來”人才創新成果展精彩亮相

 

     11月12日,“十年碩果·杭向未來”人才創新成果展亮相2022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全景展現全省各市和杭州各區縣(市)人才創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堅持人才強省戰略,杭州堅決扛起省會擔當、展現頭雁風采,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創新創業新天堂,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作為2022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十年碩果·杭向未來”人才創新成果展分為序廳、杭州市人才創新成果展、省內其他城市人才創新成果展三個區塊。其中,杭州市區塊分為各區縣(市)和文化藝術人才14個展位,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等形式,高度濃縮“浙”十年人才引育、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的成就。

 

 

      本次展覽中,杭州各地帶來了哪些“看家寶貝”?
      首先是高能級科創戰略平臺——城西科創大走廊。這里云集了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高層次人才平臺,帶來了各領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賈建軍團隊研發了世界首臺應用于空間站鍶原子光鐘的窄線寬激光器,可謂目前太空中最精確的“探針”,已隨著夢天實驗艙飛向太空;一同參展的還有國際上首次實現在軌驗證的微牛量級超低功率霍爾推進器、智能低空載人飛行器、讓殘障人士能通過意識精準操控的仿真智能手等等,吸引了參會人員駐足了解。

 

 

      杭州各區縣(市)的展位同樣亮點滿滿:余杭區聚焦智慧醫療,帶來外骨骼機器人、植入式神經刺激器、文本處理超腦平臺、人工耳蝸系統等展品;富陽區以“光”為主題,帶來了雷達隱身光學窗口、智能飛秒光纖激光器、紅外硫系玻璃與光纖等先進裝備和新材料;錢塘區帶來了生物3D打印系統化設備、全自動化核酸適體篩選系統等,展現當地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潛力。桐廬、淳安、建德在帶來創新科技的同時,還展現了自身的生態優勢——來自桐廬的“院士米”、淳安的魚子醬和建德新品草莓等農產品,為成果展帶來一抹清新的田園氣息,更把科技助力共富的成果帶到了城市中。
      花開齊放春滿園,文華璀璨潤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杭州還展示了文化藝術人才的累累碩果。近年來獲得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的文藝作品,以及全國文化名家“四個一批”人才、省“五個一批”人才、省市高層次文藝類人才的獲獎作品悉數亮相,展現杭州廣大文藝人才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在文藝創作和文藝實踐上取得的豐碩成果。
      (杭州日報 記者 朱穎婕)


10個“揭榜掛帥“項目簽約!2022杭州“揭榜掛帥·全球引才”科洽會成功舉辦!

 

      11月12日,2022杭州“揭榜掛帥·全球引才”科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來自杭州各區、縣的18家企業圍繞電子信息、生命健康、先進制造三大產業方向,在活動現場集中發布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和資金支持,以“企業張榜”形式,向全球發出人才征集令。
 

 

      杭州市副市長胥偉華介紹,自2020年全市開展揭榜掛帥的實施工作以來,共征集到自主發放的項目2403個,標的額71億元,攻堅克難重大的難題423個,接訪的金額超過10.2億元。
      科洽會上,杭州市的10家行業領先的企業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蘭州大學、省農科院等八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達成合作,其中包括了杭州老爸測評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遠方光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浙江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飛仕伯樂(中國)基金正式簽約。中心將全方位提供科技成果技術轉移轉化各類服務,有效鏈接海外創新資源,為全市的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提供國際支撐。
      蕭山區聯合科技部人才中心共建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杭州蕭山中心,今天也正式成立。



      據悉,中心將以開展需求挖掘、人才引育、活動策劃、宣傳展示等工作,同時結合蕭山本地產業發展和企業創新需求,為企業人才提供高端智力需求對接、創新創業培訓、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評估評價、促進聯合研究等定制活動。
     科技部人才中心徐輝副主任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希望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企業發榜、人才揭榜的橋梁和紐帶。
     (橙市互動  見習記者  邵婷 通訊員 宋媛  傅立  劉莉芹

 

錢塘江畔“神仙打架”!15個海外高層次項目迎來巔峰對決

 

      11月12日,“創客天下·杭向未來2022杭州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
    “創客天下·杭州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辦,杭州市委人才辦、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杭州市科學技術局承辦。

 

 

      大賽自201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七屆,共征集到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超7500個項目報名參賽。目前已有數百個項目在杭落地,注冊資金近15億元,其中不乏迅速發展成長為準獨角獸的優秀企業,另外還招引培育了一大批國家、省、市級人才,成效顯著。大賽在吸引海外優秀創新技術成果、人才項目來杭創業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大賽共收到來自歐洲、北美、亞洲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材料1660份,報名參賽總數較去年有所增長,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經形式審核,進入海選的項目共有1446個,其中留學人員項目1022個,外國人項目424個。

 

 

      今年大賽設置了留學人員創新創業項目和外國人創新創業項目兩個專場,同時不斷優化大賽賽制和評審設置,突出項目技術專業性和緊缺性。為順應杭州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今年大賽新設現代服務業賽道,同時著重挖掘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項目。經過海選、復賽,以及留學人員創新創業項目專場生命健康、互聯網+、現代服務、新材料四個組決賽和外國人創新創業項目專場決賽,成功產生15個優質項目晉級總決賽。最終,“法國G1航空產能轉移及大型無人機項目”從15個高能級項目中脫穎而出。
      “會來杭州落地嗎?”“當然!”一等獎項目負責人潘大鵬告訴記者,已收到多個區縣市的“橄欖枝”。“在杭州感受到了政府超強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杭州科技環境好、周邊配套產業齊全、人才濟濟。來杭后,我們的超輕型飛機生產線可以和制造業、物流、農業等領域結合,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萬里歸航,星耀錢塘??倹Q賽現場,2018創客天下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黃賢驎代表杭州市創客天下同學會班委會向創客同學再次發出邀請,也愿更多海歸英才能來到杭州,留在杭州,盡展才華,為杭州的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記者 傅凌波 通訊員 宋媛  賈路加 裘淼


50多家平臺機構現場納才,500名博士組團求職
這場活動助力對接優秀人才項目,招引高端緊缺人才

 

      11月12日,2022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重頭戲之一——人才項目對接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對接會邀請到了中科院16個科研院所、10個浙江省實驗室、30家在杭(新型)研發機構和56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到場展示推介,精準邀約省內高校重點學科的500名博士參會觀摩、洽談交流,磁吸高端緊缺人才來杭創新創業,助力科技成果在杭落地轉化,促進創新要素集聚交流。
      海內外優秀人才項目精彩亮相
      現場設置項目路演環節,精選部分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浙江省實驗室和國科大杭高院等重點機構也推薦項目上臺展示,以吸引更多風投機構和孵化器到場交流洽談,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在杭落地。
      國科大杭高院物理與光電學院教授李春來路演展示了高能級創新項目“多參量氣體傳感器與云平臺系統”項目。“該技術可應用于大型化工園區,將設備架構在塔臺上即能在500米至2000米的距離觀測工廠情況,在微量氣體泄漏早期進行安全預警,避免爆炸發生。”目前已設計出原型產品,李春來期待能在現場獲得投資機構和產業合作機會,推動項目落地。
      在現場設展的孫德強,既是翹首期待合作的歸國創業者,也是求賢若渴的項目負責人。畢業于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的他,帶來的項目已通過大量案例厘清早期肝癌和肺癌的基因序列并建立數據庫。之后,醫院只要抽取、檢測患者少量血液,再和數據庫核驗,就能實現肝肺結節良惡性判斷和腫瘤早期篩查。
      “杭州的各類政策非常給力,政府給我們提供了房租、研發補貼。杭州互聯網人才濟濟,這也是我們來杭創業的重要原因。”孫德強既希望通過大會展示找到合作伙伴,也期待招募更多互聯網人才提升項目軟件技術。
      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現場納賢
      對接會還優選了40家在杭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到現場,展示在科技創新、蓄能發展上的成果成效。同時,圍繞智慧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發布逾百個博士后工作崗位、近千名人才需求。
      來自浙江兆豐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范青春收獲頗豐,一上午收到了25份博士簡歷,和2人達成初步意向。自2006年創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來,企業已陸續與20多名博士后進行科研合作,取得近億元銷售業績。目前公司大力開展智能工廠建設,急需引進多名智能機械方向的博士后,“我們可以根據人才需求采取彈性合作形式,既能為人才提供發揮專業技能的平臺,也能帶領企業走在制造業轉型升級前列。”
      “杭州創新創業平臺多,人才服務好,希望通過洽談會找找就業機會。”來自嘉興的羅倪一早自駕趕到會場,剛從中國科學院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畢業的他,想了解一些新能源、新材料方向的平臺,在這座令他向往的城市扎下根來。
     (記者  傅凌波  通訊員  宋媛 朱媛

 

“2022中國留學生論壇”聚焦數字醫療,杭州“海歸小鎮”向全球首發“英雄帖”

 

      錢塘潮涌,奔競不息。“創新活力之城”杭州,要如何激發產業新活力?
      今天上午,“2022中國留學生論壇”在蕭山舉行,來自全球各大高校的上百名海歸創新創業人才及數字醫藥領域的專家、企業家、投資人齊聚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共同探討數字醫藥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推動杭州的數字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杭州的人才、海外人才、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連續位列全國第一,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10000家,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19年蟬聯全國首位,創造了“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新創業環境。
      耀眼成績背后,離不開海外留學人才們的貢獻。在歐美同學會的大力支持下,杭州持續引進海外留學人才,先后打造了6家海外孵化中心、10個海外留學人才工作站,全市累計引進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近6萬人,他們在高新科研等各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9月,蕭山科技城又迎來了“重磅”——“全國首批落地的三個海歸小鎮”之一的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在此揭牌,它規劃總面積3.78平方公里,具有交通便利、科研力量聚集、配套完善等優勢,為海歸人才搭建了又一個創新創業的舞臺。


       在今天的“2022中國留學生論壇”上,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聚焦基因組學、AI+藥械研發、分子診斷等內容,首次面向全球征集人才創業項目,大力引進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的數字醫藥創業創新海歸領軍人才。
      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的這封全球“英雄帖”誠意十足,對數字醫藥領域經評審落地的創業創新項目給予高額補貼,并享受杭州生物醫藥專項政策,讓許多海歸人才怦然心動。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一直以來,杭州致力于打造優渥的營商環境,對海內外人才提供了豐厚人才政策,成為2021年度“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前三甲。
      而杭州“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營商環境,也幫助科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創業沃土破土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浙江貝達藥業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天的《數字醫藥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上,第一批從海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浙江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憶往昔,感觸很深:“我是2002年回來的,創業過程比較艱辛……特別是2008年資金鏈斷裂,當時我們剛完成了二期臨床,要啟動三期臨床,但要5000多萬元的投入,那個時候我欠銀行3000多萬元,又找不到投資,假如做不了后面的三期就功虧一簣了,在最困難的時候我給政府打報告,杭州當地政府給了我1500萬元,雪中送炭,幫助啟動這個研究。”
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貝達藥業迎來了發展的高速期,研制出了一款款抗癌的靶向創新藥,成長為浙江醫藥界的領軍企業。
      “對海歸人員什么最重要?不是一開始給你的承諾,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碰到什么樣的瓶頸,能否和你一起渡過難關,給你什么樣的服務,這一點,杭州政府的服務意識非常強!”丁列明說。


      在他看來,杭州有宜居環境,山水美、人也美,要找到一個讓創業充滿快樂的地方,杭州是首選。
      “杭州是一座特別包容的城市,希望杭州能夠越來越包容,包容本土的企業、包容海外的企業、包容各種不同的文化和聲音,希望杭州數字醫藥小鎮越來越好。”圓桌論壇上,墨卓生物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浙江省歐美同學會會員劉寒同樣對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充滿期許。
      青島青松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青松資本)董事長隋曉已經行動了起來:“我們已經計劃到杭州來設分支機構,機構就設在‘海歸小鎮’。”
    (橙柿互動 記者 王斐帆  通訊員 毛越)


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首次面向全球征集海歸創業項目

 

      11月12日舉行的2022中國留學生論壇上,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首次面向全球征集人才創業項目,大力引進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的數字醫藥創業創新海歸領軍人才。
      本次征集重點聚焦信息技術與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學、微生物組學等生命科學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方向,AI+藥械研發、AI+輔助診斷等數字應用方向,以及基因和細胞治療、分子診斷和智能化醫療設備研發生產方向,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技術成果國際領先,或填補國內空白,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項目評審落地后,給予最高1500萬元的獎勵,并享受杭州生物醫藥專項政策。


      數字技術與生物醫藥正開啟“跨界”合作。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浙江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在“數字醫藥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上談到,“大數據計算等數字技術能助力新藥研發靶點的發現、驗證、確認等,而這一新領域,杭州有跨界跨學科的人才和技術優勢。”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需要抓住關鍵點和關鍵人群。近年來,杭州重點聚焦先進制藥裝備及材料、新型服務外包、數字化醫療(醫藥)等領域,在進一步提升要素支撐能級、完善產業空間布局等方面出臺了一攬子激勵政策,“真金白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9月13日,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就在蕭山科技城核心區落地揭牌,規劃總面積3.78平方公里,是全國首批落地的三個海歸小鎮之一,并建成歐美同學會人才研究中心等。目前,小鎮周邊集聚了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湘湖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和40余家海歸創業企業。小鎮將力爭通過10年時間建設,引進一大批海歸人才創新創業和具有國際、國內行業影響力的數字醫藥領軍企業,數字醫藥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據悉,杭州人才、海外人才、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已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入選2021年度“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前三甲,目前全市已累計引進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近6萬人。
   (杭+新聞  記者 方亮 蕭山 微融圈 毛越 張鋆)


走好實驗室到產業化的創新之路 2022“西湖對話”在杭舉行

 

      11月12日下午,由杭州市委人才辦、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杭州市科技局聯合主辦的2022西湖對話“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圓桌論壇在杭舉行。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黨工委委員、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副主任施黃凱向各位嘉賓介紹了城西科創大走廊及一系列人才科創政策,并提出“建人才創新創業生態鏈筑科技轉移轉化首選地”的重要命題。


      圓桌論壇開始前,AR眼鏡光學模組和整機項目、重大疾病表觀遺傳機理與臨床轉化協同創新中心項目、航天固體推進劑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發項目、先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等又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現場簽約,12個項目方落地城西科創大走廊。這些成果科技含量高、原創性強,領銜項目的落地必將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商業化、產業化應用和發展。

      簽約企業之一、杭州孚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司振軍說,城西科創大走廊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人才聚集,學術氛圍濃厚,更有細致完善的政策和人才服務,為產品的技術性落地提供全程指導,因此選擇了落戶。行業的核心是高學歷、高科技人才,他希望今后有更多人才加入城西科創大走廊。
      法國駐上??傤I事館科技領事Xavier ASSFELD(安澤維)、芬蘭駐上??傤I館-貿易與創新領事米卡·克萊米延寧(Mika Klemettinen)、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上海張江科技園執行總裁吳玉華等專家在多個維度,多個角度展開了有關“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環境,促進創新創業多要素集聚”的討論。
      在對話中,吳玉華就解決人才需求,發揮人才潛力,提升軟硬件環境的建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提出杭州要結合自己的特點,繼續深耕完善產學研政融用的新模式,走出杭州特色的成果轉移轉化之路。許田表示科技創新需要推動全球科技和人才的交流,在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強調政府、科學家、資本的結合會為成果轉化提供強大的力量。安澤維及米卡分別分享了國際化科技合作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聯合創新與創業中的關鍵作用。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總裁、首席執行官JimWunderman(吉姆·旺德曼)以視頻形式分享了灣區成功的經驗與對未來合作的期望。


      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關鍵是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參事、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德國科學院院士、德中衛生組織主席Manfred Dietel(曼弗雷德·迪特),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劉小龍,國科大杭高院常務副校長鄭崇輝,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柳景青等就“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能”發表各自觀點。
     鄭小龍盛贊了杭州對科技人才創新的重視,認為原創成果的產生到轉化離不開創新鏈到產業鏈的真正融合。鄭崇輝表示要對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變成真正服務資金、人才、供需等各要素的平臺。柳景清分享了浙江大學在成果轉化方面的經驗,談到科技轉化各要素的深度融合離不開信息的有效傳導。戴瓊海通過視頻分享了高科技轉化成果的轉化要以終為始,加上政策的保駕護航。


       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之路,最終離不開人才與資本的助力。來自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執行總監米山春子,德科集團中國區總裁倪瀛,浙江中科應用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陳秋榮在“聯動人才科技資本,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體系”話題中結合各抒己見。
     米山春子分享了資源整合平臺對日本技術轉化的重要作用,提出對研究基礎的長期投入才能催生更多更好成果的產生。倪瀛從人才的角度,分享了人才流向的競爭是留住人才的關鍵。陳秋榮介紹了自己多年在成果轉化工作中的經驗和建議,提出了體制機制的創新是推動未來科技成果轉化的要點。以色列Infinity集團創始人及管理合伙人、INNONATION創新國度董事長Amir Gal Or也發來視頻,表達在國際合作中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管理危機等方面的見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走好實驗室到產業化的創新之路是動能轉化效能的關鍵所在。2022“西湖對話”集聚了國內外知名院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果顯著國家(地區)的相關領域專家、高校、科研機構成果轉化負責人等頂尖專家學者,為杭州建言獻策。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城西科創大走廊將堅持人才領航、融合護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打通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市場化應用“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推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走廊實踐。杭州將以2022“西湖對話”為契機,以奮斗之姿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深入貫徹國家重大戰略,積極打造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杭州樣本”。
 背景資料:
      圍繞袁家軍書記“鏈接全球”的工作要求,大走廊加快集聚了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西湖大學、中法航空大學、國家超重力離心模擬實驗裝置加速建設,之江實驗室、西湖實驗室等進入國家實驗室建設序列,全省首批布局建設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4家省實驗室全部落戶大走廊,為打造創新策源地持續提供蓬勃動力。
      大走廊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誕生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0項(占全省56%)。催生了類腦計算機、深海軟體機器人等一批“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部分領域技術創新進入并跑領跑階段,34項成果填補國內國際空白或打破國際壟斷,彰顯大走廊科創新實力。
      大走廊聚焦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累計引進VIVO、OPPO、字節跳動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45個;建成投用中電??导瘓F總部、華立先進制造基地、阿里云、申昊科技、譜育科技等重大產業項目115個,總投資653億元;擁有“國高企”2036家,上市公司40家,市場主體數超10萬家。區域發展活力有效激發,創新企業茁壯成長。
      大走廊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構筑區域創新創業人才高地。人才總量從2016年27萬名增長到2021年50萬名,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占全省84.1%、全市100%,“鯤鵬行動”專家占全省64.4%,國家和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增量超過全省1/3、全市1/2,使大走廊日益成為海內外頂尖人才實現人生理想的熱土。
    (大會供稿  通訊員 方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