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本篇文章1144字,讀完約3分鐘
2023年5月28日下午,走遍蘇州(Album of Suzhou)團隊在屈老師的帶領下和蘇州大學外語院志愿者們與六位外國朋友(印度的哈歇爾和哈倫德拉,加拿大的斯蒂芬妮,西班牙的拉克爾,菲律賓的杰弗里以及美國的埃文斯)一同走進了十全街繼續探尋蘇州無處不在的文化內涵。
第一站是蘇州教育博物館,博物館位于蘇州古城區醋庫巷44號柴園。柴園為清光緒間柴安圃所構。1982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屈老師帶領我們走進名人館,給大家提了一個問題“有沒有你認識的名人呢?”中外友人都認識的是孔子。稚童張大眼睛看著墻上刻著的教育界先賢,墻上的他們穿越時空,回望著二十一世紀成長的孩子。而外國友人則認真聽講解和翻譯。
園中,匾額寫著“有舟不系”的亭子吸引了眾人注意,小池的鯉魚享受著我們艷羨的目光。我想大家此刻都想化身為一尾鯉魚,洗去炎熱吧!屈老師問道“有沒有覺得我們在船上?”眾人搖頭,不解其意。大家跟著他走出亭子,從側面看才知道“船”在何處。
不識船舫真面目,只緣身在此船中。感到迷惑時,不妨換個角度,謎團或可解開。
楠木館外,一面鏡子屬實奇怪。屈老師領著眾人走過臺階,臺階呈團云狀,寓意走向成功。亭中聯上寫著“半亦有品”、“臨池生畫意”、“卷簾得詩情”。原來這是一個半亭,眾人又齊齊退出亭子,才看到究竟。
剩下的時間,大家分散在各處,有的站在小型東吳大學校門復制品下拍照,有的流連于豐富的藏品前。
太陽下的十全街,一行人安靜前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南園賓館,隱于十全街,歷史氣息與園林構建吸引來人。蔣介石次子蔣緯國曾居于此,后來成為蘇州市國賓館,接待中外領導人不下百人。
眾人在南園賓館的明軒留下合影后,就去參觀老字號。
今日最后一站到達萬泰興,老字號始于1931年,始終堅持用最簡單的素材,烹飪最好的面。萬泰興老板熱烈歡迎走遍蘇州的到來,給大家講了品牌背后的故事。老板表示,水是山泉水,鹽是河鹽,醬油零添加,我想堅持也許是面館得以發展的原因吧。
上面之前,大家品嘗了店里的枇杷、荔枝和糕點。來自美國的埃文斯表示在他的家鄉從沒有吃過枇杷。中外友人相聊甚歡,害羞的小姑娘在旅程尾聲終于勇敢和外國叔叔用英語打招呼了。
最后,一碗熱乎乎的萬泰興蘇式面結束了今天的旅程,疲憊隨著縷縷上升的熱氣消散。
下一站去哪呢?盡請期待。
朋友們,再會!
活動結束后,拉克爾對志愿者表示感謝,了解到更多中國歷史文化。她說活動充實有趣,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萬泰興知道了“妃子笑”背后的愛情故事。斯蒂芬妮表示活動總是干貨滿滿,令人享受其中。埃文斯稱屈老師的講解永遠不會讓人失望。他表示先前沒聽說過教育博物館,很高興解鎖了新地點。南園賓館很美,花園小巧精致、有歷史韻味。在萬泰興結束旅程很開心,聽老板講蘇式面背后的故事,并品嘗了蘇式面。
(王汝艷 屈衛強)